反射,即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到效应器开始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感受器分外感受器(接受外环境声、光、温度、触等的)和内感受器(位于血管、内脏、骨骼肌、肌腱中的:两类。感受器接受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物理的和化学的),以便使中枢神经对人体机能实行协调。感受器的活动是一切神经活动的起点。效应器就是接受传出的支配,完成反射活动的组织或器官,例如,]肌肉、腺体等。
反射既是人体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机体的一切生理过程,都通过神经系统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神经通路,并借反射机制来完成。
参加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个环节。每当内外环境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产生兴奋。兴奋沿感觉(传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而产生冲动,运动(传出肿经再将冲动传到效应器,机体就做出各种运(活)动行为或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任何一种反射活动,都是沿着一定的神经通路来实现。
单根肌纤维传入的刺激不会引起反射,但同一根肌纤维如连续传入刺激或若干条肌纤维同时向同一中枢传入刺激时,就能产生反射活动。刺激某一感受器,一般只能引起某一种反射活动,越是高等动物,运动机能的调节越向大脑皮质转移,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取决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配合是否精确,例如,刺激部位不变,刺激强度加大,反射部位就会扩大。简单的反射,经常出现的反射,反射时较短,约0.7—3毫秒,复杂的反射,反射时则较长,一般300-500毫秒。反射时间长短取决于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时越短,说明机体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越快,如世界级的优秀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史密斯、威尔斯等;女子柯尔等起跑时,听到枪声到开始做第一个动作之间的时间男为125—196毫秒;女为131-201毫秒;十一届亚运会男子前8名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平均为201毫秒。据北京体院1955年对全国武术比赛运动员对灯光的反应时比一般人短,武术运动员为330.4-333.2毫秒,一般人在400毫秒以上。
根据反射机制理论,采用多种信息来刺激(训练)运动员、少儿的感受器,使其相应中枢的兴奋加强,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缩短反应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灵敏素质和反应速度,为优化技巧,缩短生活、生产、训练的反应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