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作“功”,需要能量,如开火车需要煤或电一样。肌肉长时间、太强度的承受负荷,耗能多,氧债大,因而代谢产物(乳酸和二氧化碳)便会在肌肉中堆集,使得肌肉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例如,血糖降低等。这时就会出现肌肉的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这是机体保护性抑制和“自卫信号”的反应。主要表现形式是:肌肉的“反应时”延长,动作不协调,注意力分散等。如出现上述反应,说明肌肉已经疲劳。肌肉疲劳后,容易产生僵硬现象,妨碍继续练习,因此,必须预防为主。
一、肌肉僵硬的表现
力量较差或中断练习时间较长的人,突然进行大重量或高强度的练习,很容易造成肌肉负荷量过大,供氧不足,大量代谢产物堆积在肌肉里,便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肌肉痉挛后,收缩和伸展的幅度减小,动作不协调。这时如果动作不熟练或用力过猛,肌肉就会拉伤。肌肉孪缩后,大脑皮层还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从而又加剧肌肉的疲劳。如果挛缩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休息,疲劳程度还会加剧,机能愈来愈低,其僵硬程度就会增加。
肌肉痉挛初期,练习结束后,仅仅有点酸痛感,次日,酸痛自然消失, 4-5天后,酸痛的肌肉发紧,并出现发胀发硬,同时练习前准备活动不容易做开,练习时动作不协调,技术完成不好。这时如果注意休息,加以按摩或在热水里泡泡,过几天就会好转。如果不注意减量或休息,过5—6天,肌肉酸痛加剧,继续下去,使出现条状,发胀发硬,甚至发热,有的还有压痛等症状。
二、怎样预防肌肉僵硬?
1.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制宜,合理采用重量,安排好运动量和强度以及密度并注意自我监督。
2.练习肌肉放松的能力。每组、次练习结柬时,应用按摩、抖动、深呼吸、慢跑、热水浴等放松或刺激肌肉,使其尽快消除疲劳。
3.锻炼部位应全面,练习手段要多样,使用力和不用力的肌肉交替工作,积极休息。例如,上肢和下肢,下肢和腰腹,上肢和腰腹,左臂和右臂,左腿和右腿等。
4.正确地掌握技术要领,注意用力顺序和呼吸方法,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协调一致,减少不必要的作功和消耗。
|
|